动力煤:现货依旧偏紧
而更糟糕的情況是,這種選評還往往會有階級性,有權力意識在其中。
以惡靈而言,亨利還算講理。店裡有個殺人惡靈這件事實在太出名,到現在他們依然沒有擺脫。
當時的新聞報導眾說紛紜:有些說他爛醉如泥,有些說撞到他的是汽車。這本書是「波斯天文詩人」奧瑪.開儼(Omar Khayyam)的四句詩翻譯成英文之後集結而成。這本書出版的次數多到數都數不清——甚至有藏書家誇耀自己的圖書室裡只有不同版本的《魯拜集》。書店在約克(York)開張之後沒過多久,陶德與莎樂倫便發生嚴重衝突,他們爭執的原因並沒有流傳下來,但吵得非常激烈,以致於數百年後為公司寫傳記的作家依然能找到蛛絲馬跡。儘管亨利感覺像是好相處的房客,但都是因為他作祟(至少常識如此告訴我們),莎樂倫這麼多年來才會一直在財務上不順遂,也是因為他,才會有那麼多受到詛咒的書跑來店裡。
這個故事的重點在於,那些將書本被詛咒斥為無稽之談的人,只是還沒有遇到過而已。二十世紀初,莎樂倫(剛好發生了罕見又奇特的異狀,暫時不缺現金)決定要買下一本特別奢華的《魯拜集》,由天才裝幀師桑格斯基(Sangorski)與蘇克理夫(Sutcliffe)所製作,他們以善於修復寶石裝幀而聞名。「從那時到現在,達旺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。
不過當地人表示,儘管過去經歷痛苦,他們依然期待更好的未來。」 但是,這並不意味著小鎮已經忘記了過去曾經目睹的動蕩。達旺的一座紀念碑列出了1962年戰爭期間死於該地區的2420名印度士兵的名字。楚旺坐在離家不遠的欽美寺院的院子裡,講述了人們在1962年戰爭期間經受的艱辛。
「他們(中國軍隊)從四面八方衝過來。Photo Credit: Debalin Roy / BBC News 拉姆諾布和家人一起在1962年逃往阿薩姆邦。
60多年過去了,戰爭仍然在給達旺人的生活蒙上陰影——尤其是當擁有核武器的兩個鄰國之間緊張升級時。一座高達八公尺的巨型佛像俯瞰小鎮和印度最大的佛教寺院——達旺寺,突顯佛教在這裡的影響和意義。經營禮品店的達爾戈(Tenzin Darge)說,達旺的生活和其他地方一樣正常。有人認為他們會被交給中國人。
「我們被告知戰爭已經結束,可以回去,但沒有多少人相信,或是理解。但是,達旺也有許多與眾不同之處。北京還經常反對達賴喇嘛和印度領導人訪問該地區那是1962年10月,中國向位於印度東北部、當時被稱為「東北邊境特區」(後來改稱阿魯納恰爾邦)的地方發動了突襲。
「媒體有時會把事情誇大。Photo Credit: BBC News 印度和中國之間有一條沒有完全劃定的邊界,印度說它有3,488公里長,但中國說它在2,000公里左右。
」76歲的拉姆諾布(Lhan Norbu)說,他和他的家人一起也是在1962年逃到了阿薩姆邦。乍一看,達旺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印度的避暑勝地之一。
此外,回家之路也給不少人留下了創傷。」 但是,這並不意味著小鎮已經忘記了過去曾經目睹的動蕩。人們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,開始逃離。十四世達賴喇嘛1959年逃離西藏後就是在達旺寺短暫停留。「我們被告知戰爭已經結束,可以回去,但沒有多少人相信,或是理解。他還說,回家同樣困難。
達旺位於阿魯納恰爾邦最西部,海拔約3000公尺,北部毗鄰中國,西南與不丹接壤。「連路都沒有,夜以繼日地穿過叢林,逃往更安全的地方,真像一場噩夢。
這家小店以戰爭爆發的年份命名,老闆是曾在印度凖軍部隊事服役21年的老兵德勒瑪( Rinchin Drema)。71歲的洛桑次仁(Lobsang Tsering)回憶了他的父母如何一路逃到臨近的阿薩姆邦去避難。
戰爭期間20多歲的仁欽多傑(Rinchin Dorje)回憶說,他記得在路上看到過印度士兵的屍體。經營禮品店的達爾戈(Tenzin Darge)說,達旺的生活和其他地方一樣正常。
北京還經常反對達賴喇嘛和印度領導人訪問該地區。「從那時到現在,達旺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。「每次邊境發生什麼事,媒體都大聲喧嘩。但長期以來,它的戰略位置一直使它成為印度和中國之間緊張關係的焦點——距離達旺以北僅35公里就是中國解放軍在1950年代進駐的西藏。
有人認為他們會被交給中國人。然而,中國軍隊還是很快佔領了楚旺的家鄉、距離中印兩國有爭議的邊界只有幾英里的小鎮達旺。
2022年12月,當印度和中國軍隊在達旺邊境附近發生衝突時,小鎮再一次成為頭條新聞。Photo Credit: Getty Images / BBC News 駐守邊界的印度士兵。
一座高達八公尺的巨型佛像俯瞰小鎮和印度最大的佛教寺院——達旺寺,突顯佛教在這裡的影響和意義。達旺是藏傳佛教徒最重要的朝聖地之一,每年都吸引著源源不斷的遊客。
Photo Credit: Debalin Roy / BBC News 達旺緊鄰中印邊界「實際控制線」。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Photo Credit: Debalin Roy / BBC News 拉姆諾布和家人一起在1962年逃往阿薩姆邦。那裡有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酒店、餐館和小市場,以及繁忙的住宅和商用建築工地。
卡姆女士還補充到,媒體對邊境對峙的「誇大」報導導致前往達旺的遊客減少,影響了收入。」 對其他一些人來說,1962年的記憶也依然歷歷在目。
雖然有許多當地人加入了印度軍隊、凖軍事組織或在政府部門工作,但更多人的生計主要依賴旅遊業。60多年過去了,戰爭仍然在給達旺人的生活蒙上陰影——尤其是當擁有核武器的兩個鄰國之間緊張升級時。
但對我們來說,這是生活的常態。但生活在達旺的許多人表示,他們不會讓邊境的緊張局勢主宰自己的生活。